第129章(1 / 2)
昨晚跟妹妹爷奶打听了好些小姑父的事儿,想了一宿,那会儿才争着来送人,就是想借着没人的时候问问。
不想小姑父却好像一下就看到他心底,知道他的难处……
“学打猎不是不成。”柏苍看着他叹气,“只是你要知道,进山容易出山难。”
学了打猎的手艺就得进山讨生活,即便在山外住,一年有大半年得在山里跑,日后若要说亲,这可不是啥好说头!
谢铮低头,哽咽道:“我跟外公外婆住,即便他们日后老去要给我地,我也不会要的,还不如学打猎,倘若日后能打到大家伙,卖了钱也能买地。”
见他有这般志气,柏苍笑着鼓励,“有志气是好事儿,只是你得跟你爷奶外公外婆说清楚,争得他们同意,不然我不能带你进山的。”
谢铮抬头眼睛亮晶晶,重重点头,“嗯,我会同他们好好说的,那小姑父你下次出山……”
明明心里很着急,迫不及待想知道确切的日子,却竭力掩饰,柏苍失笑,约莫当年他求人办事也是这般吧!
学着他口吻,道:“倘若能打到大家伙就快快出山,若是没打到,最迟秋收前也会出山。”
得了准确消息,谢铮的脚步都轻快了,一直将人送到林子里爬上坡。
为了表示不是刻意,还道他得打一捆柴回去,往山上多走点好砍柴!
与人分别,柏苍亦是脚步轻快。
东坡居士有言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于他而言,心有眷恋,家好像更是家了。
想着家里的人儿,计划着帮张强马进背石头、打猎的安排,殊不知,家里已经闹翻天!
要不是有人拽着,谢烨的鞭子都快甩对面之人的脸上了。
人不要脸天下无敌,这话真真不假!
柏苍送李承平和阴阳先生出山, 谢烨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地里和菌子林。
放在杂物间的木桩,出菌率低就算了,长势很是不好, 虽然柏翠每日精心浇水养护,可最后一批木桩还是彻底成了枯木, 只能进灶膛。
因此, 谢烨彻底放弃在家养菌子得想法。
不过菌子林那边,她却更上心,不仅让柏松仔细记录, 还给木桩子做了编号。
也是这时, 她才知晓, 不仅柏苍识字,柏松也是曾经读过书的。
当然,读书是跟着他爹,并不是正经学堂!
柏松在记录过程中就发现, 木桩出菌与木材、腐木程度、阳光、水分等有密切关系, 为了探究清楚最适合长菌子的环境和木材, 他拉了家里人帮忙。
谢烨对这件事儿很是上心, 不仅帮他分析, 还经常同他一道去菌子林实地察看。
一来二去,不知怎么的, 竟然传出了风言风语。
流言是桃花色的,很香艳——长嫂与小叔子钻林子!
初时, 只在白云岭的男人们之间流传,后来也不知是谁说漏了嘴, 被妇人知晓。
有与毛氏交好的妇人就旁敲侧击提醒她,让她跟侄子侄媳说说, 毕竟,谢烨年纪太小,才十五。
而小叔子柏松,已经十三,是能说亲的大小伙儿!
作为柏苍的媳妇,谢烨的年纪算小的,毕竟前者已经二十多,两人之间差了五六岁。
甚至,谢烨和小叔子柏松可以算是同龄人,况且“女大三抱金砖”这一美谈从未被人质疑过。
毛氏听闻后很是恼怒,道:“家里孩子如何别人不知道,我们自己人还能不知道吗?外人瞎说就算了,嫂子你咋还信呢?”
直将人说得哑口无言,面上无光!
不过,毛氏也没掉以轻心,找了机会去侄子家。
对于毛氏的到来,谢烨并未怀疑,毕竟是她有求于人。
见人来了,虚心请教如何腌菜。
菜园子的菜长势茂盛,再有个十几二十天就能吃头茬,尤其是豆角,谢烨都觉得今年纯吃豆角,家里人可能都会腻!
而且随着入夏,柳蒿芽、蕨菜、灰灰菜、猴腿菜、山芹菜等野菜疯狂生长,除了晒干菜,就是腌酸菜。
柏翠不会腌酸菜,以往都是岭上各家婶子嫂子接济。
谢烨也不会,想到今年人多,便决定自己学。
再说,等豆角下来,除了吃新鲜晒干菜,她还想腌酸豆角,专门去柏峻家请人,想着等毛氏得闲了来家教她们腌酸菜的法子。
毛氏来时见已经准备的差不离,没多说什么,直接腌山芹菜。
“淘洗干净得晾干,这大缸也得擦干,抹布不能带油……”
谢烨仔细听着,在一旁打下手。
腌山芹比较简单,只要保证大缸不沾油,芹菜淘洗晾干,最重要的一点是面汤,不论是专门和面糊煮还是用煮过面条的汤,都必须保持锅具干净没油腥!
“有丁点儿油腥,保准发烂,到时臭的呀,这缸都没法用……”毛氏边做边讲。
半天的功夫,做了半缸腌山芹。
↑返回顶部↑